经济观察
没有了 没有了 
·广发银行交易银行:争做业内“排头兵”
·破解出口企业无抵押担保难题
·中国国际商会: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
·《品牌的奥秘》纪录片正式发布
·互联网金融:创新须遵循金融客观规律
·广发银行京城力推“科技企业信用贷”
·农发行江西省瑞金市支行:为革命老区建设添正能量
《国际商报·经济观察》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管        国际商报第7898期           返回首页
   
广发银行交易银行:争做业内“排头兵”
作者: 张志强 来源:国际商报·经济观察 发布日期: 2013-12-18

当前,加大中间业务收入在营收中的比重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的战略重点和必争之地。环球交易服务部(以下简称GTS)的成立,日渐成为广发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的重要引擎。

广发银行通过成立GTS部门,率先在国内中资银行中全面整合贸易融资、现金管理和资产托管三大业务,为客户提供整合性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企业客户不再需要逐一寻求银行各部门的协助,可通过“一站式服务”满足所有需要。“我们深切地感受到,GTS给银行业务模式带来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使得广发银行在市场和客户需求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能够不断发展,2013年我们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广发银行环球交易服务部总经理罗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GTS实现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幅超20%,贡献了广发银行对公中间业务收入的70%,成为带动该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核心力量。

随需而变提供多位一体GTS业务

GTS强调交易银行的创新理念,其核心价值在于以客户为出发点,提供整合性的交易服务,满足当前企业日趋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我们在与企业打交道时发现,客户的需求在不断增强,其财资管理业务范围已经不仅局限于资金管理部门,而是延伸至采购部、销售部、人力资源部等方面。”罗佳告诉记者。“交易银行不仅关注企业资金管理本身,还纵向关注企业上下游整条供应链以及横向延伸至企业管理其他方面,如共享服务中心、集中采购中心等建设。”罗佳进一步补充道,交易银行也为银行本身提供了大数据平台,银行可基于各种交易类数据进行新客户挖掘和各产品交叉营销。

依托于交易类业务大整合的平台,广发银行GTS可以有效解决企业面临的各项财务问题,通过为客户提供创新的、定制化的产品解决方案,帮助它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财务优化及资金周转,并协助进口商和出口商把风险降到最低。

专业专注做最高效的财资管理银行

广发银行GTS业务不仅服务于大型企业为主的核心客户,也更着重服务众多中小企业客户群。在过去的一年里,广发银行在对公业务发展上卯足了劲,推出了新版企业网银,升级了现金管理系统,同时还创新推出业内第一家对公客服中心等。

对公客户服务中心是GTS高效整合式服务中重要的一环,罗佳介绍说:“我们在中资银行中创新了对公客服中心,不仅在功能上进行了升级和完善,未来也会为VIP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一旦VIP客户接入,就有专门客服人员为其服务,针对普通客户我们也会引导他们去自助语音服务。”

据专业研究财资管理、贸易金融及供应链金融的北京财资和供应链应用技术研究院负责人介绍,广发银行一方面大力发展内部业务系统,如新保理系统、新动产融资系统等,进一步提升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组建单证中心,集中处理业务,在降低操作成本的同时提高质量和专业化程度,使得无论客户和支行客户经理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统一标准服务。

全面深化注重供应链上下游拓展

随着众多跨国企业产业分工的深化,全球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日渐明显。GTS产品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低资本消耗和行业供应链的风险考量以及“1+N”的客户开发模式等特点,既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也为银行带来较高的客户黏度和综合收益。

在采访过程中,罗佳不断强调,广发银行未来业务的发展重点将着眼于拓展上下游供应链。对于银行来说,为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提供资产托管、资金结算、贸易融资、投资银行、综合金融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将逐步成为银行面对供应链金融的主动选择。

顺应中小企业战略转型,广发银行通过依托上下游供应链合作关系和第三方信用增级等业务模式,充分整合货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有效控制中小企业授信风险,满足其信贷资金需求。罗佳告诉记者:“我们实现了营销模式及风险理念创新,批量开发营销优质中小企业的供应链客户群,突破传统授信政策限制,提高中小企业授信审批效率。”

      
中国贸易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贸易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贸易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贸易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贸易金融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贸易金融网 电话:8610-5126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