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已超过6800美元,中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升。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正在减弱,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已经迫在眉睫。 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仍在复苏过程中,主要国家纷纷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全球经济再平衡新格局正在形成,加上周边国家竞争和国内成本上升等原因,我国出口动力正在减弱,依赖外需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维系。从国内情况看,经过多年的高增长之后,我国经济结构失衡日益凸显,投资消费结构比例不合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积聚,房地产市场面临较大调整,能源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新形势下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关系到未来若干年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中国梦”。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就是在经济保持合理增长的基础上,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增长质量,协调推进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实现发展成果广泛共享,促进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就当前经济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症下药、综合施策,以新的思维统筹推动经济协调平衡发展。 调整投资消费比例关系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扩大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投资消费比例关系不合理,也带来了产能过剩等问题。调整投资消费关系,重点在增加消费。通过增加就业、结构性减税、完善社保、优化消费环境等,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逐步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通过改善收入分配,培育和壮大中等收入阶层,促其成为消费快速增长的核心力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人口大国,我国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产业体系,并在产业发展上有所侧重,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既要促进我国已具竞争优势的产业如通信、高铁、造船等的发展,也要发现和培植一些对就业、收入、资源合理利用有积极正向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增长的可持续性。同时,要积极引入民间投资,发挥社会资本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还要注重推动高附加值产业发展,向产业链的高附加值部分要利润、要效益。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个经济体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低成本优势将逐步丧失,在低端市场难以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同时,由于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条件制约,在中高端市场则又难以与高收入国家抗衡。为应对这一“上下挤压”环境的挑战,我国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科技的投入,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力和独立性;也需要创新科研体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的主体。 解决能源资源环境问题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保障。经济发展不能以环境破坏和污染为代价,特别是在产业转移地区、落后地区和资源聚集地区,更应该严格考量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经济转型升级要求下大力气集约利用资源能源,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优化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健全节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