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时政
上一版 下一版 
·经济转型与金融视角(四)
《贸易金融杂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管        二零一四年七月刊           返回首页
   
经济转型与金融视角(四)
作者: 陈四清 来源:贸易金融杂志 发布日期: 2014-07-15

。然而要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关键还是要通过全面创新,突破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模式,解决需求和供给间不匹配的矛盾:一是创新信贷评审机制,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二是创新信贷审批流程,满足小微企业融资时效要求;三是创新客户服务渠道,改善小微企业的客户体验;四是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丰富小微企业的服务内容;五是创新风险管理机制,保证小微企业信贷商业可持续性。当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仅靠商业银行就能做到的。建设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发展贸易金融是银行转型攻坚的重要内容

 

贸易金融伴随着贸易发展而出现,起源可以追溯到13世纪甚至最初的商品交换时期。其初始业务仅是为各国贸易商的贸易活动提供汇兑和支付。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世界分工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贸易金融从提供贸易结算与融资等基础性服务进入到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阶段。作为与实体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金融服务领域,贸易金融具有服务对象特定、风险可控、综合性强、适合中小企业等特点。

近年来,贸易金融在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贸易金融是拓展客户群的有力武器,通过与供应链紧密结合,可以发掘上下游客户金融需求;贸易金融是优化收入结构的重要手段,支付结算、代收代付、担保承诺、咨询服务等业务带来了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贸易金融是产品创新的重点领域,灵活便利、组合丰富的融资形式有利于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贸易金融加快了银行业国际化步伐,支付和结算产品是“走出去”企业的必备需求。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大背景下,银行的贸易金融业务面临新的要求:贸易结构升级,需要银行业全力支撑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银行全面构建和提升全球服务能力;利率、汇率市场化,需要银行满足企业保值避险类贸易金融需求;“金融脱媒”与“产融结合”,需要银行加快推动贸易服务创新和深刻变革;产品需求集成化和综合化,需要银行将供应链上下游作为一个整体来服务;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银行打造全新的人民币全球清算体系和资金产品;资本项目的逐步放开,需要银行主动适应资金跨境流动管制变化带来的挑战;融资交易信息化,需要银行借助电商等平台来定制专门的融资服务。贸易金融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

 

抢抓机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事关中国企业、中国银行业乃至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民币国际化的提速,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以及中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大型跨国金融机构、“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的要求,中国银行业“走出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期”和“关键挑战期”。中国商业银行应主动适应国家经济转型战略目标,积极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以此为契机,紧抓跨境人民币业务机会,实现国际化经营和自身的转型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逐步成为企业全球贸易和投资活动的新选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开始对以美元为核心的现代国际货币体系进行反思,我国也适时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20097月我国启动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至今,仅仅历时四年,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国际清算银行(BIS)的调查显示,人民币已成为全球外汇市场第九大交易货币;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的最新数据表明,人民币已取代欧元,成为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预计未来3~5年,跨境人民币业务仍将保持高速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银行业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大有可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入纵深发展,各种新的制约和市场扰动的挑战也随之产生,迫切需要商业银行解决人民币从国内“走得出去”、在海外“留得住”、从海外“回得来”等问题。在这历史性重大机遇前,商业银行要在中央银行的统筹下,加大创新,积极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做强做大,大力积极培育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推动货币互换、多边支付和区域货币合作。

 

(本文来源于2014年第13期《中国金融》杂志陈四清署名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贸易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贸易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贸易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贸易金融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贸易金融网 电话:8610-5126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