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商圈
没有了 没有了 
·老朋友李德汉的非凡人生
·年轻海外华人创业“点子多”脑筋灵活快乐掘金
·西班牙华人批发业遭遇“转型”难
《中国贸易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管        贸易报140717           返回首页
   
老朋友李德汉的非凡人生
作者: 霍玉菡 杨颖 来源:中国贸易报 发布日期: 2014-07-17
“他对新中国充满热情,自1955年第一次访华之后,终身致力于推进中国与比利时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是中国贸促会的老朋友。”在《非凡人生·李德汉传》中文版首发式上,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平对于李德汉自传的新书发布表示祝贺,同时,对于这位老朋友表达了缅怀之情。

    亨利·勒德汉德勒(李德汉),出生于1933年,少年时代在刚果度过,回到比利时后,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政治学系学习。其与中国结缘是在1955年,他组织了比利时青年领袖代表团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从此与中国结下了深厚情谊。1963年,他又应邀访华并出席中国国庆招待会,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并在天安门城楼出席国庆盛典。他在上世纪60年代创立了贸易公司,成为当时欧洲向中国出口基础产品和工业设备的主要中介之一。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他又积极推动比利时成为最早对华进行技术转让、在华设立合资公司的西方国家之一。李德汉先生生前曾先后访华70余次,视中国为他的“第二祖国”,见证了中国发展的几个时代,经历了同几代中国领导人的友好交往,是中比友好的传奇人物和中国人民的真正朋友。

    童年的印记

    在李德汉年少时,正是德国铁蹄践踏欧洲大陆的时候。李德汉的父母均为波兰裔犹太人,德国占领比利时时,他被迫躲在一个儿童膳宿公寓内。战争对于一个年幼孩童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身为犹太裔,动荡、不安和恐惧的情绪一直缠绕着这个家族。较为幸运的是,在那个告密盛行的时代,李德汉的家族并没有被告发,李德汉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表示,“在这个极度贫困的区域里,居民用沉默保持他们的尊严,我的乐观主义和对人类的信任也就缘于这个时代吧。”在极度危险的时期,一位叫做安德烈·热朗的人接走了李德汉和他的哥哥,李德汉一直对她的生活理念保持着极度清晰的记忆——“如果我不燃烧,你不燃烧,我们都不燃烧,黑暗怎么能够变成光明?”

    幼年的磨难,让李德汉经历了数次“流放”,并失去了最爱的父亲。战争结束后,又经历了做学徒、服兵役。在二战结束后各种思想激烈碰撞的年代,李德汉和普通年轻人一样迷茫,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谁?我做了什么?我该忠于谁?”那个时代赋予年轻人可激辩的情绪和信仰,但是大时代的小浪潮却也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1955年,比利时还未与中国建交,一行年轻的比利时青年领袖踏上了奇遇之旅——飞往中国。这一行人中就包括李德汉,在《李德汉传》里,他详细回忆了当时西方人面对东方神秘国度的一系列猜测、假想。但游历了小半个中国后,李德汉清晰地认识到,不同于苏联,也不效仿日本,这个国度不仅仅是个国家,它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在这次旅程中,李德汉一行人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会见。回到比利时后,受邀访问中国的比利时青年代表团成员决定成立比利时中国友好协会。此后,李德汉与中国的缘分渐进,最终促成中比友谊不断深厚,也让李德汉一生成为了一片祥和的传奇。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当我听到世界某个角落被残害人民的呼号时,我会一如既往地诅咒血染马腹的达官贵人。”在《李德汉传里》,他引用维克多·雨果《秋叶集》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立场。他帮助那些在战乱地区救死扶伤的无国界医生,与种族主义和排犹主义做斗争的人们……正因如此,他将目光转向新中国,这里的人民过去受到外国政府和本国制度的压迫,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此时的中国百废待兴,美国的经济封锁、与苏联的决裂都让新中国步履维艰,对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材料非常迫切。李德汉成立了贸易公司,将比利时的大量产品运到中国。这对当时的比利时企业来说,有助于经历经济危机之后的复兴;而对中国来说,也是打破美国孤立局面的好机会。在贸易公司成立后的几年里,李德汉通过大量艰苦的游说工作,使一大批比利时企业都来与其合作。

    在《李德汉传》里,他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让读者了解到在那个年代里贸易的复杂性。李德汉曾经到广州参加广交会,当时的旅行漫长而且让人疲惫。在法航开通直达中国的航线之前,需要先到法兰克福,乘坐泛美航空的飞机,经过20个小时到达香港。然后徒步穿过英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国境线,拖着行李跨越大桥,最终到达边境检查站。接着登上龟速行驶的火车去广州。仅仅是这一个侧面,可以看到在通讯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贸易靠的是跨越时间和空间。

    命运在这里转折了,李德汉在此后的年岁里,一直奔波于比利时与中国之间。他亲眼见证了中国“文革”时期,也看到了中国开放后的全面开花。在这个历程中,李德汉的贸易公司成了桥梁,用李德汉自己的话讲,叫做“发动机”,它让许多比利时企业家建立起了与中国贸易的希望。

    李德汉的儿子埃里克·勒德汉德勒表示,在父亲的自传里,有包括意识形态、贸易情况的回忆,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他对中国的情感。在《李德汉传》的序言里,李德汉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白费,他亲身参与了一个大国在短时间内脱离贫穷的巨变,也正是因为参与了这一绝无仅有的历程,他的生命也有了新的意义。“重要的不是活多久,而是如何活着,有意义的人生就是要传递自己的知识,无论需要付出多大努力、克服多大困难,因为‘与其不停地诅咒黑暗,不如点亮微弱的烛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对黑暗说不的人。”

      
中国贸易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贸易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贸易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贸易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贸易金融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贸易金融网 电话:8610-5126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