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外贸形势十分严峻,任务十分艰巨。 上半年,我国外贸增长8%。同期,欧洲、美国、日本外贸分别下降1.4%、增长6.3%、增长7.3%,金砖国家中的俄罗斯、巴西、南非分别增长3.3%、增长1.7%、下降0.9%。我国的增速不仅高于其他主要贸易大国,也高于其他新兴大国,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外贸系统共同努力的结果。 7月份以来,中国外贸快速下降。7月当月,全国外贸增速降至2.7%,8月以来的走势更加不容乐观,形势十分严峻。分析当前外贸形势,有两点特别值得关注和重视。一是我国主要市场份额下降。G20占我国出口总额的72.7%,今年以来我国在其中16个国家(地区)的市场份额下降,只有3个国家(地区)的市场份额上升。这说明我国一部分产品的竞争力在下降。 二是沿海主要省市外贸增速明显下降。沿海10省市占全国外贸总额的87.4%,但今年前7个月外贸仅增长5.1%,比全国平均增速低2个百分点。 今年外贸增长乏力,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经济形势不好、需求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外部原因,也有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经济结构、产品结构、外贸结构不合理等内部原因。具体来讲,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外部需求不足。全球需求在减少,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增速低于预期。今年上半年,欧洲、美国、日本的进口分别下降3.6%、增长6.0%、增长10.4%,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28.4%、11.9%、13.6%。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增速也在下降,今年上半年,俄罗斯、巴西、南非进口分别下降0.7%、增长4.6%、增长5.3%,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51.7%、25%、23.2%。 二是我国产业竞争优势弱化。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目前不仅高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在迅速缩小。目前,东部地区的工业地价、水电价格已经超过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逼近甚至超过部分发达国家。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超过30%。外贸企业贷款难、贷款贵。进出口环节收费项目多,标准高,不透明,上涨快。这些都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削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三是产能和订单转移。随着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成本上升,近年来我国产能转移趋势明显。一是向新兴市场转移,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贸易转向周边国家,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二是向“近岸市场”转移,主要目的是贴近市场。转向美国等最终消费市场国家的企业,既有高新技术产业,也有玩具、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此同时,订单转移速度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