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争论此起彼伏。其中有些看法确实指出了银行理财产品在运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但有些看法也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偏差。理性地看待银行理财业务,引导银行理财业务健康发展,对加快我国社会融资结构调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银行理财业务当前的困境 目前对银行理财的质疑分为两种,一方面是理财产品对当前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质疑,另一方面是对银行理财投资方向的质疑。就当前货币政策影响而言,主要体现在投融资模式上,理财产品是一种直接投融资模式,并不增加货币发行量,只影响货币的流通速度。对于银行理财的投资资产的质疑,主要是因为缺乏银行理财资产的公开数据,因而引发市场猜疑。目前,银行理财产品需求旺盛,但投资渠道并不畅通,银行只能通过金融创新形式寻找理财的投资渠道。要规范银行理财的投资,首先要解决理财投资渠道问题。目前,银行理财还不能够在交易所开户,不能直接参与银行间债券投资,其他形式如股权、债权、艺术品等投资只能借助于信托媒介完成。如果银行理财产品资产投资渠道畅通了,规范银行理财的投资行为也就容易多了。 社会融资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仍然较低。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10年,实体企业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规模占比仅为8.4%和4.1%,而银行贷款仍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3%。造成我国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规模不高的原因包括:第一,我国直接融资市场起步较晚,虽然直接融资占比不断上升,但整体占比却仍保持在较低水平上。第二,我国直接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除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外,其他形式的直接融资如私幕基金、金融租赁、房地产REITs等融资形式近两年才开始起步,很多企业在不能满足发债或者上市要求的情况下,唯有依靠银行贷款进行融资。第三,缺少合适的中间产品把银行居民储蓄资金与直接融资工具有效连接起来,削弱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对融资结构调整效果。以债券市场为例,截至2011年5月底,国内信用债市场存量已达到16.83万亿元(不含央票和银行次级债),其中商业银行持有量却高达10.48万亿元。商业银行持有债券和发放贷款一样,会导致货币增发,从而导致债券市场的发展对国内融资结构调整影响的贡献度增加。 发展银行理财可以有效推动社会融资结构调整 银行理财产品是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改革的关键时期出现的,它是国内商业银行主动参与社会融资结构调整的金融创新,将为我国金融改革和社会融资结构调整发挥积极作用。 1.银行理财产品是受居民欢迎的中间产品,有助于改善银行资产负债表。目前,我国能够连接居民财富与直接融资工具的中间产品不够丰富,基金、保险是最主要的两种,但是这两种中间产品与居民存款相比占比还不高。截至2010年底,国内保险资产规模达5万亿元,基金规模2.6万亿元,而同期居民储蓄则达到30.3万亿元。大量居民财富以货币的形式停滞在银行负债表上,降低了我国现存货币整体运用效率。只有开发出适合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中间产品,才能够降低居民储蓄对货币的占用,从而减轻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压力。 2.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中间产品,能够有效支撑国内债券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已达16.83万亿元(不行央票和银行次级债),而其中有62%的债券被银行持有,在这种情况下,债券市场发展得再快,也很难达到有效改善国内融资结构的效果。要摆脱上述局面,就必须大力发展中间产品,使其能够把居民手中的资金和债券市场直接连接起来。目前,国内已经存在这类产品如基金等,但这些产品似乎不太受老百姓欢迎。国内基金市场发展至今已经10年有余,规模仅2.6万亿元,其中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规模加起来也不过2700亿元,对债券市场支撑作用极其微弱。 银行理财产品虽仅有短短5年的发展历史,存续规模却远超基金,其债券投资规模也比基金大得多。银行理财产品能在短期内发展如此之快,说明银行理财产品可能正是符合居民需求的中间产品。如果回顾我国的金融历史,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过去,我国金融机构较为单一,居民长期依赖银行存款来保存财富,这种长期依赖形成了对银行的高度信任。而银行经过对居民的多年服务,也自然非常了解居民的需求,能够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理财产品也是在情理之中。 3.理财产品的投资,能够有效促进多种直接融资方式的发展。要全面改善社会融资结构,除发展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另外还需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直接融资模式,如私募股权、金融租赁、艺术品投资等。如果能够按照一定的规范允许理财开始上述形式投资,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理财的投资问题,而且还会促进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