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中国商务部消息人士处获悉,欧盟方面已经于布鲁塞尔时间10月8日正式公布了对华光伏电池反倾销案的抽样调查企业名单。9月28日,欧盟正式提出申请,要求加入中美企业汽车及零部件案磋商程序。短短两周时间,欧盟对中国产品连开“两枪”,经贸形势不容乐观。 6家光伏企业被强制应诉 据了解,对华光伏电池反倾销案抽样调查企业总共134家,其中6家为强制应诉企业,包括英利、尚德、赛维、锦州阳光、晶澳和旺能光电。 在与名单一同发布的文件中,欧盟委员会指出,抽样调查选取中国对欧盟出口量最大的代表性企业,从而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企业展开合理的调查。抽样调查的对象涵盖最大的组件、电池及硅片出口企业。欧盟设定抽样调查企业包括两家最大的组件出口企业、两家最大的电池出口企业和两家最大的硅片出口企业。 据悉,此次抽样信息来自于134家中国出口商,其中130家出口商的组件在反倾销调查期间出口至欧盟。统计显示,22家企业将电池出口至欧盟,其中21家企业同时出口组件产品。仅有8家企业出口硅片至欧盟国家,其中5家企业还出口组件及(或)电池片。上述所有企业产品出口量约占欧盟进口中国光伏产品的80%(组件、电池片和硅片分别进行考量)。 此外,有几家企业也曾经向欧盟相关部门寄送抽样申请,但在反倾销调查期间未有出口记录。因此,这类企业不会被纳入目前的调查对象当中,但这些企业将被视为潜在的出口商。 欧盟方面表示,将对6家强制应诉企业分别计算倾销幅度及关税税率。为了确定其余128家被调查的出口企业的反倾销税率,这六家出口企业将按照No1225/2009条例第九条来计算加权平均反倾销率。 此次,欧盟对于提出申请的134家企业悉数全收,并且选定了6家企业作为各环节的强制应诉对象。接下来,中国企业将面临冗长繁琐的调查程序。欧盟方面称,会尽最大努力让调查时间接近于时限截止日期(即2013年6月)。 中国产品遭“围堵” 2012年9月28日,欧盟根据《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第4.11条,通知中国、美国及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希望加入该案的磋商程序。 欧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也是主要的出口商。2011年,欧盟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出口额达900多亿欧元。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制造”在欧盟市场上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围堵”。这与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再次泛滥不无关系。 世贸组织(WTO)前不久发布一项最新报告,提示了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抬头的风险,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头一次。 报告指出,WTO将今年全球贸易增速预期由此前的3.7%下调至2.5%,将2013年全球贸易增速预期由此前做出的5.6%下调至4.5%。 近期,中国面临的外部贸易环境异常严峻。一方面,欧美对华贸易政策自今年以来一直在收紧,且多项措施涉及政策和制度调整,冲击强烈。另一方面,根据公开信息初步统计,今年5月至今,来自巴西、阿根廷、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涉华贸易救济案件已经超过30起,其中新发起的案件就有约20起。这已经超过了去年前8个月发起案件的总数。 “在这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无疑已经成为最大的受害国。多国围堵的严峻形势值得警惕。”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全球经济复苏态势持续不明朗是造成贸易保护增多的根本原因。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贸易调查的手段越来越复杂并且难以量化,而且正在向中国的高端制造延伸,另一方面,在欧美等国家对中国贸易调查不降反增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发起的贸易调查也呈现增多趋势,这会造成中国出口被围堵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