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版:供应链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物流金融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发展前景(4)
《贸易金融杂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管        二零一二十二月刊           返回首页
   
物流金融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发展前景(4)
作者: 来源:贸易金融杂志 发布日期: 2012-12-01
全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竞争策略。在这种策略下,物流企业的资源投入并未增加,边际物流成本很低,可以获得物流和动产监管的双重收益。
(二)物流仓单金融
物流仓单金融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融通仓。“融通仓”是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罗齐、朱道立(2002)提出的概念,“融”是资金的融通,“通”是物资的流通,“仓”是物流的仓储,融通仓是集三者于一身的统一管理和综合协调,主要是由第三方物流的主业派生出来的增值业务,实现了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有机结合。在实践过程中,主要以两种方式运行:其一,物流企业在批发市场、码头等物流集散地设置公共仓库,并指定一家主办银行,对公共仓库出具的仓单提供融资服务,这种模式下,物流企业还要对仓单的真实性和流动性提供担保;其二,由银行直接授予物流企业一定的授信额度,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转授信给自己的主要客户,向银行提供有条件的担保。在国内金融业分业经营的背景下,银行与物流服务功能无法在同一法人主体内并存,这种一体化的服务只能依靠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业的紧密对接共同完成。
(三)物流授信金融
物流授信金融是由物流企业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金融机构则基本上不参与该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授信融资业务是仓单质押模式的进化,保兑仓业务就是在仓单质押业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银行主导下的代理监管,由银行主动选取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授信,然后邀请物流企业开展运输、监管,并对承兑汇票担保。起初,第三方物流对银行授信项下货物监管定为局限于依托专业技能的非主营业务,是利润创新业务的一种尝试,近年来,引入对自有运输、仓储、配送等主业客户的融资印务,已经成为大型物流公司与银行战略合作重要的盈利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说,第三方物流成为银行产品销售的渠道商,或者说银行成为物流企业向客户提供金融增值服务的附属机构。
      
中国贸易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贸易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贸易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贸易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贸易金融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贸易金融网 电话:8610-5126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