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版:国际结算
上一版 下一版 
·打造贸易结算的银行系“天猫”(二)
《贸易金融杂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管        二零一三八月刊           返回首页
   
打造贸易结算的银行系“天猫”(二)
作者: 林志燕 孙 磊 来源:贸易金融杂志 发布日期: 2013-08-01
时下,金融领域最热门的关键词中有一个从前不搭界的名字——“阿里巴巴”,或者直接说是“马云”。凭借交易平台起家的阿里巴巴,已经小步快跑地进入金融领域,从支付结算到小额贷款,从在线保险到贸易服务,现在甚至延伸到了准存款——针对闲置资金的理财。
在贸易结算服务领域,阿里巴巴专注于中小企业服务,并凭借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特长不断占领银行的传统阵地,直至在国际贸易领域也已占有一席之地。面对来自非传统领域对手的入侵,在金融服务逐步网络化的今天,银行不妨借鉴第三方支付的特点,打造适应未来竞争需要的新优势。
平台在结算领域的优势
“准”钱货两清的结算机制。就目前的各种结算方式和工具而言,支付宝的机制最接近于钱货两清,在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最大限度规避商业信用风险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平台在交易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监管人而非担保人,这也降低了平台自身的风险。
使用简便、高效,费用低廉。平台只是平台,不提供复杂的商务管理,全凭双方自愿达成交易,结算流程十分简单,客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平台不对交易直接收取费用,就支付结算本身而言,商家的成本也足够低。
自动积累交易数据和信用记录。平台植根于互联网,可以最大限度发挥网络优势,尤其在数据积累方面,从交易信息的细节到诚信记录不一而足。依附于结算这层皮,第三方支付平台展示出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功能。
平台在结算领域的短板
平台自身的封闭性。就平台主体而言,它是封闭的——与其他平台之间无沟通合作,每个平台都是独立王国。从客户角度看,如果同时入驻多个平台,仍需自行管理分散在各个平台上的业务;从平台角度看,业务数据难免片面,即对于非本平台数据存在盲点。在国内贸易中,闭合性平台的缺陷影响尚不明显,线下手段也可适当弥补,但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将成为平台难以突破的瓶颈。银行在业务惯例中建有良好的代理行合作沟通及争端协调机制,在网络化服务中这一点将同样具有价值。
平台信用等级和融资实力存在瓶颈。平台规模越大客户承担的运营商风险也越大,因此平台势必存在经营极限——当资金运转量远远超过平台的资金实力,以至不能让所有客户放心交易时,平台达到极限。融资方面的瓶颈则更易出现,即使是银行也只能负担有限杠杆率,遑论小贷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
如果平台自始至终不提供融资,仅以结算服务为业,那么即使超越承载力其风险也较为可控,因为结算是典型的中介业务,必要时可以采取提高注册资本、引入担保等方式加以弥补;但兼营融资业务后情况大不相同,一方面直接加大平台运营商的资金风险,另一方面分散其资金储备,使平台的安全系数下降,且更易受到外在因素(客户乃至商业市场)影响。
综上,平台的不断扩张终将成为制约自身发展的束带,一个意外事件就可能让平台被质疑声压弯,毕竟它的可信度完全依赖于市场,缺乏足够的监管约束和资本支撑。
平台的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平台一旦介入融资,则平台模式的劣势随之而来——缺乏有效的风险缓释。单纯凭借信用放款确实效率高、成本低,但对于融资提供方来说,风险自然也大。当客户骤然陷入周转困难时,所有的应收账款均成为未知数,此时缺乏担保将成为平台头上的诛仙剑。结算业务虽然风险较低,但跨境业务本身蕴含的合规风险却不得不防。
随着年初《关于开展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通知》(汇综发[2013]5号)的下发,支付平台大规模挺进国际业务之势似已无法阻挡,但无论是合规收付汇还是反洗钱,都是支付平台必须妥善应对的风险——结算是薄利业务,赚得起、赔不起。当平台渐变成金融机构时,即使监管约束略为滞后,业务本身的风险也容不得平台半点疏忽。
      
中国贸易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贸易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贸易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贸易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贸易金融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贸易金融网 电话:8610-5126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