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四十一期
没有了 没有了 
·华夏银行无锡分行推出国际业务新品
·广发银行推“24小时智能银行”服务新模式
·片仔癀:做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者
·中国将继续扩展可再生能源市场
·古扎里·巴贝获选担任CIMA新会长
·ACCA:财务多样性助企业提高竞争力
·爱奇艺《奇异家庭》热播
《国际商报·经济观察》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管        国际商报第7552期           返回首页
   
片仔癀:做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者
作者: 司飞扬 来源:国际商报-经济观察 发布日期: 2012-07-18

拥有百年历史的片仔癀,如今已成为我国中药文化的传承者。

2012年初夏,笔者在漳州片仔癀博物馆采访了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现任中国中药协会名誉会长张洪魁和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现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名誉会长诸国本,以求探寻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发扬光大我国医药品牌的内在精神。

两位局长一致认为,片仔癀在传承我国中医药品牌上不外乎有三点:始终坚持弘扬中医药文化;在传统中医药道路不断开拓创新;在管理中狠抓品牌和质量。

弘扬中医药文化

片仔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一定程度上诠释着中华医药的发展,这也就是片仔癀历久不衰,为广大华人世界接受的重要原因。张洪魁表示,国家对中医药文化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了漳州制药厂,并把片仔癀的处方和工艺列为国家绝密级机密,同时获准国务院第三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谈起中医药文化,诸国本感触很深,他说:“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传统医学即是其中之一。历史上创造的传统文化,有不少得到继承和发展,但也有许多正在不断地丢失。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继承创新的部分是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延伸。片仔癀正是传承中医药文化遗产的典范。”

不断开拓创新

关于企业的创新方面,张洪魁表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任何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获得发展,才能基业长青。为了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加大科研投入,并采取了积极的创新举措”。

近年来,该公司以重点研究项目带动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如治疗2型糖尿病纯中药品种——金糖宁胶囊的研发项目,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即确定为重点品种。

据了解,片仔癀作为肿瘤辅助用药和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用药等的研究已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并获国了家科技部的资助。近500年历史的国宝名药片仔癀的功效将更多地被发掘,相继研制开发投产了包括复方片仔癀含片、清热止咳颗粒等十几个独家特色产品。公司在普药的开发研制上也取得新进展,3年来共获得10多个新产品批文,同时还申报8个国家专利,1个国际专利。

片仔癀坚持自主创新为主,同时把产学研合作及企业间合作作为推进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根据公司发展需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合适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从最初的技术转让型到委托研究型,发展到现在的联合开发型中心。片仔癀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抗衰老等二次开发项目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组织实施,并作为抗肿瘤的辅助治疗药品而被广泛应用。诸国本认为,片仔癀二次开发项目是中医药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个开发一方面是原有功能的充分发挥和扩张利用,另一方面就是主治范围的现代化、专病化和寻找新的经营点。

抓品牌和质量

两位局长一致认为,质量是企业的信誉和生命,是生产力水平的综合反映,是市场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消费者的根本利益所在。“片仔癀人在品牌建设过程中以高质量的产品为载体,建立了完整的、严格的、长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增强了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质量怎么抓?关键是要推广运用先进的质量理念和方法,这是质量工作的重要抓手。据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几年来投入上亿元资金对生产车间和技术中心进行技改,制定了4大系列1300多项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各工序按规范生产、清洁、消毒,为消费者用药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并建立了囊括原辅包装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成品销售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测体系,引进了世界先进的原子吸收光谱仪、高效液相、气相色谱和紫外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先进检测仪器,对原料、中间品和成品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公司现生产的10个剂型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成为国内医药行业为数不多的TQC和GMP双认证企业。”

片仔癀人正是以这种严谨的态度对待产品质量,塑造品牌形象。

1992年,片仔癀配方和工艺被国家确定为绝密保护,1994年,片仔癀被列为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1997年,“片仔癀”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1999年,“片仔癀”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0年片仔癀传统制作技艺被获准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片仔癀品牌荣获“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在抓产品质量的同时,片仔癀人不断改进服务、提高质量,把服务工作做实做细,以服务丰富产品内涵,以服务增强产品竞争力。提升品牌的社会公认度。

      
中国贸易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贸易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贸易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贸易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贸易金融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贸易金融网 电话:8610-51269901